用户再召回的实战心得
2023年隐私政策越来越严,iOS和安卓平台都在动,这对做广告的人挺麻烦的。我们想精准投广告,但用户信息越来越难拿,挑战挺大。不过别急,用户再召回这招还是管用的,至少现在还能用。Liftoff的Alex Dohrmann分享了些经验,他干了15年这行,帮客户搞过不少再召回活动,挺有参考价值的。
用户再召回的受众规模
我们搞再召回,得有个目标,最好每个细分市场至少有25万设备ID。但别小看小规模,比如赌场游戏,他们只找1万左右的高消费用户,照样能行。金融应用就不同了,目标用户没动(比如没开户),你得覆盖更多人,不然广告信息会过期。
重新吸引用户漏斗上部的群体
我们得关注漏斗上部的用户,比如注册了但没买订阅的。比如1万新用户里,可能只有一小部分注册了,那就得查查他们中间还干了啥,比如浏览了哪页,或者注册到一半停了。多追踪这些行为,能帮他们完成下一步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更多的用户将通过漏斗顶部的不断填充(用户规模扩大)而实现转化。如果一开始没有足够的用户基础,重新吸引漏斗中更靠上部的用户是一个好的方式。
评估用户再召回活动以提升增量
Liftoff用两种A/B测试:PSA测试和Ghost Bids测试。PSA测试简单,分成两组,一组看公益广告,一组看正常广告。比如50万付费用户,25%看公益广告,75%看再召回广告。我们主要看没看广告的用户会不会自己回来买。测试组看广告的用户,就按客户指标(比如ROAS)算增量。
总结
隐私政策是挑战,但用户再召回还是能玩出花。关键是要找准目标用户,多试试不同的方法,别怕小规模。未来还得继续研究,比如怎么避免广告同质化,怎么省成本。这行变化快,得跟上。